為生物感受本身特別是體表的機械接觸(接觸刺激)的感覺,是由壓力和牽引力作用于觸感受器而引起的。當作為適宜刺激的外力持續(xù)作用或強力的和達到比較深層的情況下,則稱為壓覺。若以神經(jīng)放電的記錄作明確的區(qū)分時,對持續(xù)性刺激神經(jīng)放電則稱為壓覺,而非持續(xù)性的少量放電稱為觸覺。壓覺放電的適應慢,觸覺適應快。觸覺從進化上被認為比壓覺更高,一般神經(jīng)纖維的直徑也粗。這是一種在動物界廣泛分布的原始的感覺,可誘發(fā)出身體收縮、蜷曲等簡單的非定位性運動反應(如:水螅、因子蟲、犰狳)、全身僵直(假死和動物催眠)、身體的自切、變向無定位運動、接觸傾斜性、負的接觸趨性等各種防御反應;相反,具有向刺激部位作出反擊習性的動物也不少。許多動物對弱的觸刺激顯示的正接觸趨性,和向固體表面附著、潛入、穿孔等習性有關。伴有身體不動狀態(tài)(接觸趨性僵直)者也有(如草履蟲)。觸覺往往是動物重要的定位手段,這可從除掉觸須的貓和鼠的莽撞行為被顯示出來。主要以觸覺來認識生活環(huán)境及其變化的動物(如絲蚓)稱為觸覺動物(德ta-ktiles Tier)。各種動物的直立反射和昆蟲的飛翔運動也是因?qū)ψ愣撕透姑娴挠|刺激的消失而誘發(fā)。在通過“蜂舞”對有關蜜源的距離和方向的報信中,觸刺激也是主要因素。尤其魚類的側(cè)線器官作為所謂遠距觸覺(德 Ferntastsiun)裝置,對外界的辨別具有重要的作用。至于人的作為皮膚感覺的觸覺、壓覺,已鑒定為感受器的有四種觸覺小體和毛根的游離神經(jīng)末梢(觸須)。壓覺感受器的帕氏小體也存在于皮下各組織中,與深部感覺有關系。對于人,構(gòu)成觸(壓)覺刺激的是身體表面壓力的梯度,因為尖端的接觸特別有效(尖端0.5平方毫米閾值最。A硗庖部煽吹礁杏X適應在逐漸加壓或長時間刺激時感覺減退。此外,對觸刺激的反應在植物界也可看到,特別是食蟲植物的茅膏菜、毛氈苔等,感受器的組織清楚地分化,并有動作電位的發(fā)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