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伙伴網服務號

細說茶葉沖泡方式的發(fā)展與茶葉感官評審標準化

放大字體  縮小字體 發(fā)布日期:2024-10-29  來源:感官科學與評定
核心提示:01煎茶法早在西晉時期煎茶法就已出現,在中晚唐時期因飲茶習俗的流行而興盛起來,形成了一套復雜的茶具體系與煎茶流程,主要有備
01煎茶法
早在西晉時期煎茶法就已出現,在中晚唐時期因飲茶習俗的流行而興盛起來,形成了一套復雜的茶具體系與煎茶流程,主要有備器、取水、擇火、候湯、習茶五個步驟,其中的取水、擇火十分講究。
取水是煎茶的前提,《茶經》認為最好是用山泉水。用火是煎茶的保證,否則會影響茶葉的滋味。溫庭筠《采茶錄》記載了煎茶用火的要求 “茶須緩火炙,活火煎;罨穑^炭之有焰者。”煎茶與烤茶餅的重要區(qū)別是煎茶用明火,烤茶餅用小火烤炙以防烤糊烤焦,影響茶葉的滋味。水溫對于煎茶也是至關重要的,利用沸水氣泡大小來辨別水沸的程度,是古人對于水溫的把控方法,稱之為候湯。
陸羽將火候分為三個等級“其沸如魚目,微有聲為一沸,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,騰波鼓浪為三沸,已上水老不可食也。”陸羽煎茶時在一沸時加入少許鹽進行調味,達到二沸時加入碾好的茶末,到了三沸時茶湯便煎成,這樣煎煮時間較短,煎出來的茶湯色香味俱佳。煎茶法雖最終被歷史所淘汰,但煎茶法取水、候湯等嚴格的要求對后人也有很大的啟發(fā)。

02點茶法
點茶法是北宋初期在煎茶法的基礎上創(chuàng)新的飲茶方法,對于茶具的挑選很有講究,《茶錄》中記載由于點茶茶沫色白且易消失的特點,且建安黑盞因冷卻慢適合點茶。宋徽宗的《大觀茶論》中也有相似觀點,“盞色貴青黑……盞惟熱,則茶發(fā)立耐久。”茶盞冷卻慢,更有利于茶葉色香味的發(fā)揮,且有利于茶葉香氣保持持久。
在點茶發(fā)法中候湯仍是難點。宋人以唐代的水沸程度作為依據候湯,蔡襄認為以“蟹眼”候湯過熟。而在《大觀茶論》中 “凡用湯以魚目、蟹眼連繹迸躍為度,過老,則以少新水投之,就火頃刻而后用。”宋徽宗認為蟹眼沸再稍熟一點,魚眼蟹眼同時恰到好處,古人對于水溫的把控,缺少客觀標準,只能以主觀感受進行判斷。點茶前茶葉需要經碾,再用羅篩 “羅細則茶浮,粗則水浮!绷_茶的羅越細,篩出來的茶就越細膩,便于點茶時茶葉最大程度的發(fā)揮其品質特征。
點茶法是宋代斗茶所用方法,《茶錄》中還描寫了斗茶的方法“茶少湯多,則云腳散;湯少茶多,則粥面聚……建安斗試,以水痕先者為負,耐久者為勝!秉c茶時茶水比例很重要,最佳的沖泡狀態(tài)能做出“茶山水”,斗茶以先出現水痕的一方為負,持久方為勝。點茶法是煎茶法的繼承與發(fā)展,但是這種飲茶方式過于復雜,點茶法也逐漸被淘汰了。

03泡茶法
泡茶法在唐宋時期部分普通百姓家中已采用該飲茶方式,到明朝才普及開來,在20世紀80年代發(fā)展,并延續(xù)至今。唐代將泡茶稱為閹茶,陸羽《茶經》記中記載“貯于瓶中,以湯沃焉,謂之閹茶。”閹茶是指病態(tài)的、夾生的茶,具貶義。陸羽倡導煎茶,對于這種閹茶持否定態(tài)度,中唐的閹茶是泡茶法的前身。茶葉的沖泡方式是具有連續(xù)性的,點茶經簡化將茶葉換成散茶,就成為了泡茶法。清代,泡茶法開始衰退,但是在局部地區(qū)卻得到了發(fā)展,功夫泡法便出現和興盛于清代。到了民國,國家動蕩,戰(zhàn)爭不斷,泡茶法進入了低迷時期。

04茶葉評審標準化
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,泡茶法開始復興,逐漸形成了茶葉感官審評這門學科,也逐步向科學化、標準化的方向發(fā)展。SB/T 10157-1993《茶葉感官審評方法》,該標準從審評的設備器具、取樣方法、審評流程、審評因子與評分標準幾個方面做了全面細致的規(guī)定。除此之外標準還對審評茶樣的審評因子權重數進行了細化,不同茶葉審評項目權數不同,毛茶審評項目權數各半分配,外形五分,內質五分,成品茶則依據茶類不同要求各不相同。茶樣的扦取對審評的結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,GB/T 8302《茶 取樣》最早頒布于1987年,甚至早于《茶葉感官審評方法》最早版本。審評用水要求符合GB 5749-1985《生活飲用水衛(wèi)生標準》,其中水質的要求也是從理化性質進行規(guī)定,更加科學化。
 
現并行使用的國家標準還有GB/T 23776-2018《茶葉感官審評方法》,該標準的內容更加詳細。其中對審評人員的健康情況也做出了要求,以確保審評結果的準確性及穩(wěn)定性。該標準對于審評室以及審評器具要求也更加嚴格,如稱量用天平感量0.1 g,計時器要精確到秒。茶葉的沖泡方式和沖泡時間更加有針對性,使用柱形杯(150 ml)按照茶水比1:50沖泡,沖泡時間與茶類以及茶葉形態(tài)有關。例如:紅茶、黃茶、白茶、以及烏龍茶(條型、卷曲型)需加蓋浸泡5分鐘;沖泡烏龍茶(顆粒型)則需6分鐘;沖泡綠茶需4分鐘;沖泡黑茶(散茶)需分別沖泡兩次為2分鐘和5分鐘等。審評烏龍茶還常使用蓋碗(110 mL)審評法,按照茶水比1:22,三次沖泡茶湯,分別在2 分鐘、3分鐘和5分鐘瀝出茶湯。標準還豐富袋泡茶、粉茶的柱形杯審評方式。茶葉審評方法的規(guī)則與細化,體現了茶葉審評方法向著規(guī)范化、科學化、標準化的方向前進。
編輯:songjiajie2010

 
分享:
關鍵詞: 標準化 感官
[ 網刊訂閱 ]  [ 檢驗技術搜索 ]  [ ]  [ 告訴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關閉窗口 ] [ 返回頂部 ]
 

 
 
推薦圖文
推薦檢驗技術
點擊排行
檢驗技術
 
 
Processed in 0.086 second(s), 14 queries, Memory 0.9 M